Tag Archives: RF

無線雙模滑鼠共存效能之研究與測試

Allion Labs / Allen Liao   無線電腦輸入裝置如鍵盤、滑鼠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必備的裝置。這些無線裝置通常依賴藍牙®或是無線Dongle模式來達到無線操作,被使用的無線協定雖然都能達到無線傳輸的目的,但在不同使用領域內,使用者的需要卻大大不同。 如商辦環境下若使用者需要在多台電腦上以同一隻滑鼠進行控制與操作,在藍牙®模式下進行這項操作就會變得困難,因為各台電腦都在發射藍牙訊號嘗試與滑鼠做連接(你一定都先配對過了),但滑鼠又沒有螢幕可以選擇你要連接哪台電腦,最終就會造成你要關閉其中一台電腦的藍牙功能來達成多台電腦控制(你真的花了很多工來達成多工)。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廠商就推出雙模的無線滑鼠。透過藍牙與Dongle模式在滑鼠上能夠自由切換,便解決了上述問題。 另一種使用領域是現在很熱門的電競產業。這類型的使用者要求的是極高的滑鼠靈敏度及反應速度,這時候若是使用藍牙®模式,大部分都無法滿足這種高強度的傳輸要求。其原因是藍牙透過 USB HID規範下回報的速率不夠高,需要跳脫此規範來達成。此時需要搭配廠商自行設計的驅動程式,才能夠正常使用滑鼠,所以你會發現無線電競滑鼠幾乎都使用獨立的Dongle來實現此規格。 還記得我們上次討論過無線鍵盤在共存狀況下可能發生的問題(點閱:藍牙鍵盤無線效能與延遲之研究與測試),這次就來討論無線滑鼠的共存表現。如第一段所提到的使用場景,無論是在辦公室環境或是在電競比賽現場,在整個環境中一定充斥著各類無線干擾。根據百佳泰豐富的無線相關測試經驗,我們將2.4GHz無線共存的問題,對無線滑鼠可能造成的影響,歸納了下列狀況: 滑鼠游標移動過程中會有停頓 滑鼠操作直接失效   [...]

揪出問題死角 打造零死角藍牙®無線智慧鑰匙

近年隨著環保意識高漲,電動車市場也逐漸壯大,需求日益漸增。電動車為汽機車產業掀起一波科技革命,除了翻轉傳統車體架設構及設計之外,周邊配件也逐一升級,以RF(Radio Frequency)無線射頻技術打造可無線遙控、輕薄的汽機車配件,更是成為現今智慧浪潮下的主流趨勢,產品種類也越趨多元。 如今許多廠商捨棄傳統鑰匙,改採用藍牙®無線技術支援的Keyless鑰匙,便是智慧設計的最好體現。然而複合式的無線射頻技術運用,雖帶來更加流暢、無負擔的使用體驗,卻也大幅提高了設計上的難度,對RF效能表現的穩定性也是一大考驗。 360度全方位檢測 揪出問題死角 百佳泰測試團隊實測後便發現,藍牙®無線鑰匙在實際應用上,確實有些使用限制會嚴重影響車主的使用體驗。測試團隊以電動機車為例,於shielding room透過空中傳輸OTA(Over-The-Air)測試,針對電動機車藍牙裝置的總輻射功率TRP(Total Radiated Power)以及總全向靈敏度TIS(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進行檢驗,發現車身的藍牙收發確實有感應死角。下方圖示中有短缺的地方,就是死角所在。意味者車主要是剛好從這角度進行解鎖或開鎖,機車並不會有任何反應。試想當你把車子停在路邊,回來時發現愛車被滿滿車海淹沒,又無法啟動車子,更找不出問題所在,想必會感到相當無助又焦慮。 如下圖所示,經過TRS及TIS測試分析後,明顯發現該輛電動機車的藍牙訊號在特定角度無法感應。車主若剛好站在此角度,很有可能無法開鎖。 您的智慧檢測好夥伴 – 百佳泰RF [...]

IoT產品驗證新趨勢:無線Heat Map場域分析

在物聯網時代,所有裝置幾乎都將透過無線技術連接上網。然而,無線環境宛如無形高速公路,頻道、頻寬相當有限,物聯產品的無線功能驗證方式,與過去已有非常大差異,本篇文章將從常見的無線連接問題談起,透過實境場域的熱區圖(Heat Map)連線分析,為各位介紹物聯網時代的無線驗證趨勢。 未來物聯網、智慧家庭產品將會越來越多,所使用的無線頻段越來越擁擠,消費者將會更不能接受無線品質差的使用體驗。無線技術應用已逾二十年,大多數用戶早已熟悉Wi-Fi、Bluetooth®等等應用技術,但仍有一些常見的連線問題,卻將是最直接影響產品品質與實際消費者體驗的關鍵:  1. 無線訊號不穩定  產品與產品、無線基地台之間,距離的遠近、傳輸路徑上經過的材質,會影響無線網路傳輸訊號的強弱,也就直接造成無線傳輸效能上的差異。舉一個家中常見的例子,當手機連接家中無線網路的時候,坐在家中客廳還連得上,但把手機帶進臥室或其他房間,隔了道水泥牆,瞬間從滿格變成訊號微弱。  2. 狀態顯示已連線,但網路超慢延遲高  這也是很常見的無線連線問題,明明就顯示已連線、與AP訊號連線滿格,但網路速度就是慢、延遲高,有時甚至等同於無法操作。這類型問題常常發生在同頻段的同頻干擾,或是其他無線技術的訊號干擾。  3. 「無線漫遊」有連線卻無作用  當使用範圍比較廣的時候,往往會需要擴展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然而,無線漫遊(Wireless Roaming)在不同AP切換之間,仍然會有短暫斷線的時間差,而這時間差就會有無法重連、程式作用中斷的可能。像是掃地機器人在家中打掃,走到另一個空間,在A位置還能被操控,走到B雖然裝置顯示有連線,卻什麼指令都傳不出去,得再重新連接才能上網。 「無線網路」與「IoT產品」、「使用場域」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未來智慧家庭的面貌,從攝影機,到插座、燈光、甚至是煙霧偵測器等等,所有的裝置,都得透過無線技術連上網路。如果因為剛剛那些問題,而影響使用者體驗,嚴重者甚至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對消費者、產品及品牌,都會是傷害。 圖說:未來智慧家庭應用眾多,網路連線是物聯串接的重要關鍵。 [...]

淺談無線通訊的雜訊干擾與驗證要點

實例剖析:新規裝置關鍵元件–觸控螢幕   隨著過去十數年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規格的不斷進化,各種不同的無線技術不論是GSM、GPS、WLAN(如Wi-Fi)、Bluetooth®等都開始逐漸出現、並普及於日常生活中。無線通訊技術本身即已博大精深,而在導入至各式電子裝置與應用領域時,更必須考慮到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一般通稱的EMI)與電磁相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問題,以避免相關功能受到干擾而產生訊號劣化、影響其正常運作。然而,儘管世界各地已紛紛立法建立相關的電磁規範,關注於對電磁輻射與RF(Radio Frequency)射頻的限制,但在面對不同通訊模組彼此間可能產生相互干擾的這個狀況下,卻難以有一套固定的標準,去預防或解決相關難題,這也因此成為各產品開發商最需加以克服的重點。 除此之外,加上近來可攜式裝置的熱潮以及通訊功能的多元化,使得這些相關通訊模組與天線,皆必須設計成更加輕薄短小的體積,來符合行動應用的需求,這樣的狀況更使得產品要做到最佳化設計更為難上加難。要在極其狹小與精簡的空間中,建置更多不同的無線模組與天線,這些元件彼此間勢必將更容易產生雜訊干擾、而影響到其傳輸表現,因為經常觀察到像是傳輸距離變短、傳輸速率降低等等不利於產品通訊性能的狀況。百佳泰(Allion Labs, Inc)在此文中,將介紹在無線通訊狀況下,應如何正確量測無線通訊訊號及進行電磁相容分析,希冀能與相關開發廠商相互切磋交流、提供技術上的參考。   複雜的通訊環境:載台雜訊(Platform Noise)造成的接收感度惡化(De Sense)   首先,先來試想一般消費者在使用現在新式手持裝置(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時的可能情境:消費者到了用餐時間,想尋找鄰近的餐廳,便可以拿出手機,透過點擊打開預先下載好的一款應用程式,然後透過聲控方式,說出想選擇的料理種類,接著,應用程式便會將接收到的的聲訊傳送至網路上該應用程式業者的伺服器進行解譯、用戶所在位置定位及搜尋,並將符合條件的選項乃至地圖顯示於螢幕上,用戶便能按圖索驥的找到合適的理想餐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