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技術文庫

中國平板電視需求提升 品質檢證成為開發重點

隨著現代人對於多媒體娛樂的需求不斷升高,彩電產業也持續成為相關廠商的發展重點,不論是液晶電視、3D電視或智慧電視,這些眾多的產品型態除了在歐美地區已見蓬勃成長之勢,在中國市場更是掀起一陣狂潮。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於今年七月份最新公布的” 2011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指出,預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LED電視的銷量將可達到1800萬台、3D電視的出貨量有望突破600萬台、而智能電視的銷售也將達到400萬台的水準。 此外,全球性顯示產業市調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亦指出,中國將於2012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銷售市場(詳見附圖),並將持續維持高度需求,到2014年整體出貨量將達到5900萬台,市場滲透率將接近100%,傳統的CRT映像管電視屆時將完全消失無蹤。由此觀之,中國被視為電視廠商下一個爭相競逐的沙場,確實其來有自。 除了數字會說話外,實際上從環境面的觀察,也有相應的推力促使彩電產業持續發展。舉例來說,中國政府給予民眾家電下鄉的補貼政策,使民眾能有餘裕以較低的成本消費換機而刺激內需;同時,三網融合政策的發展,試圖將電信網、電視網及互聯網彼此融合進行技術改造,更能有效促進各種多媒體影音產業的串接,對於聯網電視的普及有相當幫助;而當地越來越多高清頻道的開播,內容數位化的結果更拉抬市場整體對新式電視產品的需求。 然而,儘管我們已經見到龐大的市場潛力,如何讓生產的電視產品品質符合、甚至超越消費者期待,以維持品牌口碑、在市場上持續佔有一席之地,才正是廠商現在所需面對的挑戰。若是論及這些新式產品的常見問題,以聯網電視為例,網路問題的故障排除能力、應用程式的易用度和瀏覽器的流暢程度等,均是必須關注的基本條件,若是搭配機上盒使用,則機上盒與電視間的相容性更是不可忽略的要素;而以3D電視為例,成像的清晰度、是否無重影、眼鏡配戴時的舒適度和防串擾能力等,也是維護品質水準的關鍵所在。再加上電視產品與越來越多的裝置像是數位相機、手機、與遊戲機等,都能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使用,因此彼此間的互操作性更將大大影響用戶的使用經驗。 電視作為相對高價的消費家電產品,消費者對品質的期待也因此較一般產品為高,僅僅一個螢幕亮點、一兩次的當機或是細微的瑕疵,都可能成為消費者另覓他牌的原因,因此廠商必須在開發時更為謹慎小心、提高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而也正因為新式平板電視的功能訴求五花八門,必須驗證的項目更為廣而紛雜,所以更需仰賴詳細而全面的驗證,才能確保產品整體的品質水準一致、以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風險、讓消費者皆能享受到極致的影音娛樂體驗。 [...]

平板裝置音質表現大比拼

隨著平板裝置這一年多來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火速竄紅,越來越多不論是傳統電腦或是手機廠商都紛紛投入這塊領域積極開發,而這項產品也成為越來越多現代人隨身攜帶的配件之一,從網頁瀏覽、閱讀電子書、社群互動、收發郵件到遊戲消遣等多種功能應用,儼然已在許多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密不可分的角色。 目前市面上的平板裝置五花八門,命名方式從Tablet、Pad到Slate等不一而足,事實上,若是依據實際的架構與應用方向來看,可以簡單區分為媒體平板(Media Tablet)與PC型平板(PC Tablet)兩種類型。所謂的媒體平板,顧名思義是以多媒體資料的處理為核心應用,包括像是收聽音樂、即時視訊、觀看線上影片、遊戲娛樂等等,使用方式較為簡易直覺,像是iPad的產品定位就可以被歸屬於媒體平板這個類型;至於PC型平板則是近似於一般傳統電腦的設計架構,在硬體規格上更接近電腦的配置,而能滿足更多元的工作任務需求,但也因此在使用行為上更為複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媒體平板或PC型平板,多媒體影音播放的這項功能都是不可或缺、也持續是各廠商的開發重點。 然而市面上的平板裝置規格五花八門,其硬體規格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儲存容量、鏡頭像素等,消費者都能輕鬆查詢、選擇自己想要的規格,但提到與多媒體影音娛樂最直接相關的“音質”表現,則多半難以從其表面規格衡量該產品是否真能帶給使用者所喜好的音效聆聽體驗。我們知道音質是影響使用者觀感的一大重點、更是消費者難以自行判斷選擇的,因此為協助大眾更明瞭目前市面上平板裝置的音訊品質,百佳泰(Allion Test Labs, Inc)在此特別揀選了六款較具代表性的平板裝置,包括目前所有市面上的主流作業系統版本,透過各種音質測量方式進行評比,包括有Apple出產的iPad與iPad 2、華為的IDEOS S7、Motorola的XOOM、Acer的A500與Asus的TF101,為將本文焦點聚焦於測試方式與實際的觀察發現,所有受測產品的測試結果將以僅以代號方式顯示。   音質測試概念釋疑 表一 受測平板裝置總表   [...]

平板裝置取代傳統應用 方便易用是重點

自從iPad的問世掀起了平板裝置的風潮後,各式的多媒體平板產品已經逐漸吞食整體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大餅,平板裝置更進一步成為當今消費者選擇可攜式產品的首選之一。雖然平板電腦的熱賣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實際的使用行為上,平板裝置的出現是否真能改變使用者的用戶習慣、取代傳統電腦或其他裝置的角色呢? 根據尼爾森(The Nielsen Company)於今年第一季針對美國市場平板裝置購買者所作的的最新調查報告(Q1 Mobile Connected Device Report)指出,自從購入平板裝置之後,同時擁有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中有35%減少或者幾乎不再使用桌機;而同時擁有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中則有32%減少或不再使用筆電;也有27%擁有電子書閱讀器(e-Reader)或多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的使用者幾乎不再使用這兩項產品;至於擁有隨身遊戲機(Portable Game Consoles)的使用者,則也有四分之一以新購買的平板裝置取代了原本遊戲機的使用。由上述的數據看來,平板裝置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具有吸引消費者”移情別戀”的誘因。 那麼這些誘因又是什麼呢?在同一份調查報告中對受訪者進行的動機調查。從附表的調查結果中可以得知,有7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採用平板裝置來執行一些過去原本會透過桌機或筆電來作的事情。在這些平板裝置愛好者中,認為他們會使用平板裝置取代原有裝置的幾個主要原因在於易於攜帶(31%)、操作簡單易用性高(21%)和能快速開關機(15%),其它的因素還包括了像是方便、尺吋輕薄、能在不同地點使用等等。從這些回答中我們可以發現到,平板裝置拋開了過去的使用限制,既不像一般電腦那樣笨重、也不像MP3 播放器那樣功能簡單,能夠將各種常用的功能像是瀏覽網路、收發郵件、聆聽音樂、觀賞影片、遊戲娛樂等都集中設計於一個尺吋適中、方便隨時攜帶的裝置中,讓上述的使用行為,不限於在固定地點發生,而是隨時隨地在各個場域中都能實現。 然而,當我們在平板裝置上不斷加入更多更強大的功能時,伴隨而來的便是不可忽略的一大開發挑戰,那就是如何在提升硬體規格、軟體運算以及整體使用效能的同時,仍能保有平板裝置最初吸引我們的優點:輕薄、簡單、快速,維持這項產品設計的初衷,絕對是在後續擴充升級之時,必須考量的要素。在我們最近的一篇測試報告中,發現到了市面上不同平板裝置單單在”音質表現”這個項目上,就有極大的表現差距,那麼隨著越來越多新技術將被賦予在平板裝置上,勢必會有更多的功能,在各家的裝置上呈現明顯的品質落差。總體來說,廠商對產品全面性的整合能力便是影響最終成敗的關鍵,因此,從前期的產品設計、到最終的試產,都必須透過完整而反覆的驗證來確保軟硬體的全面整合程度,而在功能正常之餘外,也更需要注重該產品所提供的使用經驗是否能符合消費者的期待,才是真正重視客戶觀感,這項產品也才能持續佔有一席之地、被市場所廣為接受。 [...]

Computex 2011:雲端掀起平板大戰,智慧科技行情看俏

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不論規模、產品、人氣、買氣都是大幅成長。由於智慧型產業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今年Computex的新趨勢專區裡,包括“雲端運算” 及 “觸控”等火紅的話題。近年來雲端運算不僅在科技上大步邁進,雲端應用成果也分別展現在工作、娛樂、醫療、教育、安全五大領域。越來越熱的雲端產業可以從會展趨勢中看出其造雲潛力,無線寬頻結合雲端運算,社群網路的蓬勃發展更是帶動數位影音服務之普及化。   雲端不是技術,而是概念 雲端運算即是網路運算,基本上,不論幾台電腦,讓超過一台的電腦們同時ㄧ起做事情、互相溝通、分享整合其運算資源,就是雲端運算的本質。使用者所需的資料,只需要存放在網路的「雲」上面,上網即可取得,取代了儲存在個人電腦及利用工具轉檔的繁瑣程序。大量的資源需要更大的空間、更複雜的介面來管理,這個需求更是刺激網路的快速發展。而因為商機無限,許多以網路起家的企業像Google、Yahoo!、Facebook等都不約而同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發展雲端服務。   雲端創新應用,平板商機無限延伸   有了多元化的雲端服務,消費者自然而然會希望可以隨時隨地取用雲端資源,因此,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滿足了這個需求。 近年來,蘋果不僅成功地使iPhone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主流,iPad也自上市以來為消費電子市場帶來另一大突破。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風潮讓消費者開始改變生活模式,無時無刻、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輕鬆連網。除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的市場需求擴大,衍生出來的網路行銷、網路應用程式更是商機無限,例如:eBay、Google App等。華碩 (ASUS)、宏碁 (Acer)、技嘉 [...]

崛起中的車用電子市場與其測試重點 – 以車用系統娛樂資訊vs.藍牙®裝置測試為例

隨著更多智慧型可攜式裝置的不斷推陳出新,類似的技術發展也逐漸擴展到車用電子市場,除了我們已知的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電視外,連汽車也開始出現”Smart Car”這樣的稱呼。新一代的Smart Car強調能帶給使用者(不論駕駛者或乘客)更流暢便利的感受,因此在應用上注重人機介面的易用度、在技術上更著重機電整合,讓新興技術能更順利的被導入應用,以提升我們乘坐與多媒體使用的經驗,也因此車用電子成為目前開始被重視的一塊產品領域。 一般而言,車用電子的涵蓋面向十分廣泛,像是偏向安全方面的胎壓偵測系統(Tire Pressure Monitoring)、電子車身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以及偏向節能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與電動車技術(Electronic Car)等等;至於對一般終端消費者感受最深的,則在於車用娛樂資訊系統(Infotainment)本身以及與個人裝置的資訊傳輸。由於安全與節能所涉範圍較廣而分散,因此我們僅就最後者進行討論。   車用娛樂資訊系統與藍牙®技術應用 車用娛樂資訊系統的發展已有數年之久,許多廠商諸如Ford與Toyota、Kia也都各自推出專屬的系統,Ford的”SYNC”結合通訊與娛樂,並結合Microsoft的語音識別技術,讓車子懂得聽令行事,此外也支援多種儲存與音樂播放裝置像是一般的USB儲存裝置與iPhone,目前已經成功打下一片江山;Toyota在今年CES發表的“Entune”更是結合了各大主題網站像是Bing、Pandora、OpenTable、iheartradio等的網路服務,提供乘客透過該系統進行網路搜尋、廣播收聽、餐廳訂位等動作的可能,甚至也可以查詢即時交通路況、天氣、股市、油價等等。至於Kia近期推出的”UVO”也採用類似於SYNC的聲控技術,在安全的設計前提下進行語音系統控制。 這些車用娛樂資訊系統通常需要與使用者的個人裝置相接、或者連網使用,除了裝置間的接口相容性必須被詳加驗證外,其中最需關注的便是經常使用的傳輸技術:藍牙®(Bluetooth®)。不僅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筆記型電腦、手機與平板電腦隨處可見藍牙®規格的蹤影,在藍牙技術逐漸開枝散葉的今天,消費者對於在車內使用藍牙裝置傳輸有越來越多的需求,而多數車用娛樂資訊系統也相當程度的應用了藍牙技術。尤其當安全意識提升、許多國家開始禁止駕駛者在行車過程接聽手機,透過藍牙進行免持接聽將會是藍牙在汽車市場的一大重點應用方向。此外,除了能使用USB插槽將手機或隨身碟中音樂檔案傳輸到車用音響播放,透過藍牙則可以更便利地將音訊串流傳輸,不需透過USB或傳輸線,我們便能即時聆聽彼此手機的音樂內容。 隨著高速藍牙®技術的持續發展,在部分車種上也可以透過藍牙技術,執行像是與手機間的簡訊與聯絡人等資料傳輸(像是前面提到的SYNC),或和其他藍牙裝置的資料分享;更可期在不遠的將來,在安全控制與監控的車用系統中,都可運用藍牙進行警示傳遞。當越來越多的車上傳輸(In-Car [...]

從新興技術看技術標準化發展重點 – 以TransferJet為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通常運用各種不同的技術以完成它們所被賦予的任務,然而若是各種技術皆由不同公司、不同人員所掌握各自開發,多頭馬車的狀況非但不會使得產業的整體技術進步,反而會令一般民眾無所適從。而為了使這些技術能夠被廣泛的應用於更多裝置,“技術標準化”的概念於是因應而生。技術標準化是指將可用的技術制訂成一個能被一體適用的標準,透過統一的技術規範,讓所有廠商、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採納與使用,這樣的作法不僅能讓一項技術被普及使用,同時更能避免前述的混亂或特定人士為追求商業利益而產生的技術性壟斷。 要使各種技術的標準化被順利推動,背後通常需要非營利組織以相對超然的地位來支持與宣導,這樣一個中立的協會單位,便負責相關協會運作、技術規範與認證計劃研擬制訂、以及對外的技術推廣等任務。目前全球因各種技術標準而存在的協會單位可說是不勝枚舉,而也由於這些協會推動技術標準化的成功,才讓各種標準規格得以被使用在不同品牌的產品上,不論是消費性產品像是手機、相機,以及家電產品像是電視與DVD播放器等等,常見的包括USB、Bluetooth®與HDMI等,都是目前相當炙手可熱的技術標準規格。 而作為國際各大技術標準協會所認可的第三方測試實驗室,百佳泰(Allion Test Labs, Inc)也與協會持續合作,以共同推動技術標準的普及,並協助廠商即時掌握協會的最新動態與各項技術的更新。除了前述我們已知非常熱門的技術標準之外,由SONY等多家大廠共同組成的TransferJet Consortium,在近期便試圖以全新的“TransferJet”技術,開創不同於以往的傳輸型態。以下我們便以TransferJet為例,來討論技術規格在標準化發展時必須注意的四個重點: 一、協會組織強力奧援,能長期投入經營 一個技術標準的成功,絕對需要完整的協會運作,更具體來說,便是協會成員公司作為後盾支持。由於技術標準必須要先有前期採用者,才能更有機會讓後進者跟進支持,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廠通常較有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技術的鑽研與實際的導入,而等到相關產品具有一定的數量或在市場上佔有一定地位後,也才更能進而吸引其他廠商的加入採用,因此各大技術標準協會的背後,往往都有具有一定市場地位的品牌公司撐腰。 TransferJet此一技術起先是由SONY與Toshiba、Panasonic、Samsung等十八家大廠共同組成的TransferJet Consortium所推動,除了這十八家的創始Consortium Promoter外,累積至2011年2月底有三十六家Consortium Adopters亦加入此一行列,截至目前為止共有五十四家會員公司。除了創始的Promoter會員負責核心運作外,Adopter會員的存在亦能帶來制衡的作用、並提供業界角度的建議,透過良性溝通以共同推動這項技術標準。 而在協會的組織內部,也由不同的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各司其職。以TransferJet [...]

Android裝置的開發挑戰:軟硬體如何巧妙整合

隨著科技的快速演進,現代人對行動通訊、無線上網與多媒體娛樂的需求更甚以往,所謂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便成了炙手可熱的個人消費電子產品之一,從Apple不斷推出iPhone企圖顛覆消費者對手機的想像、RIM推出主打商務功能的黑莓機、Google的Android系統讓眾家手機廠商爭食大餅,到微軟屢敗屢戰的從WinMo一路開發到WP7,智慧型手機的這塊戰場可說是打的如火如荼。然而在這些眾家競爭者中,Android可說是目前行情看俏的一套作業系統,以國際市調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出爐2010年第三季的調查為例,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在過去一年以來成長幅度最高,光是市佔率便是前一年同期的七倍之多,銷售量更是達到14倍的成長,同時也一舉從市佔率排名的第六名竄升到第二名。而在今年一月份甫落幕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也處處可見各式各樣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產品。 Gartner 2010 Q3 Worldwide Smartphone Sales 儘管Android系統的普及看似指日可待,但在實際的產品應用上,也有其可能產生的問題風險。Android作為一個開放式的作業系統,是Google提供廠商的作業系統參考架構(reference design),廠商能有充足的發揮空間,以Android為基礎向上開發設計自家產品,但也因為這樣的開放性與自由性,讓廠商在軟硬體結合的這個環節必須下更大的功夫,像是如何挑選合適的硬體包括基頻處理器、通訊晶片、觸控感應晶片、天線與記憶體模組等,以及如何調整出最適當的軟體設定等,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軟硬體整合,開發出差異化的產品。這中間所有的細節都會對產品最終樣貌產生莫大的影響,像是其功能的完整度、使用介面的設計、效能表現(例如觸控滑動畫面、開啟程式所需時間)、品質可靠度、甚至是後續的韌體升級動作等等。在此百佳泰(Allion Test Labs, Inc)便試圖以專業中立的測試實驗室角度,來點出廠商應用Android於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裝置時應注意的開發重點,以希冀作為一個有效的參考資訊。Android在過去一直扮演後起之秀的角色,切入智慧型手機的速度似乎慢了蘋果的iOS一步,但與Apple相同的是,它也成功的將其應用從手機移植到了平板電腦(Tablet PC)上。Android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特性,能輕易地提高廠商對自家產品的接受度,更不用提背後Google的強力撐腰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可見包括手機廠商HTC、Motorola、SAMSUNG,以及電腦大廠HP與Dell等皆投向Android的懷抱,Android被廣泛應用可說是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