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技術文庫

SSD行動應用成主力 效能/反應/功耗缺一不可

*以Ultrabook應用相關重要指標為例 “本文同步刊載於新電子科技雜誌2012年電子工業市場年鑑”   作為近年來廣受討論與看好的儲存媒介,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D)在2012年這個時間點可謂獲得了關鍵性的成長機會。就整個電子裝置市場而言,過去SSD因為快閃記憶體價格居高不下、以及品質穩定度的疑慮,導致整體消費市場的接受度與普及度不如預期,主要仍以企業級應用為大宗,不過這樣的現象在隨著可攜式應用快速發展之下,將面臨一個巨大的轉捩點。 儘管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仍是廠商決定是否導入SSD的關鍵考量之一,但隨著行動裝置市場的快速擴張,平板電腦、超輕薄電腦(Ultrabook)使用SSD作為主要儲存媒介的需求大幅提升,外加消費市場對速度、效能的要求也日益增高,SSD技術已逐漸被市場所接受;我們可以發現,SSD的繁榮前景已然成為業界可期且不爭的事實。然而,正因為相關應用如野火燎原般的快速發展,促使SSD的技術水準與效能表現必須能有效提升,才能滿足產品設計需求、消費者滿意度與市場整體預期。因此,一套可靠的SSD驗證標準更需要被有效的落實執行,以確保產品的品質與表現。作為各式產品測試驗證及品質諮詢顧問的百佳泰(Allion Labs, Inc),在此便以目前最熱門的Ultrabook為例,介紹SSD應用其中時必須注意的幾個關鍵指標。   Ultrabook應用關鍵指標:效能速度、反應能力、低功耗 不論是平板電腦或是近期炒得火熱的Ultrabook,為追求優異效能、行動運算能力與設計上的精簡輕薄,多半均採用SSD作為主要儲存媒介。傳統的磁碟式硬碟(HDD)不僅所佔體積無法符合Ultrabook一體成型機殼(Unibody)的輕薄短小,也不適合在運轉中移動,更無法切合行動裝置多樣化使用角度、用途的需求。因此,SSD在可攜式裝置的應用選擇上,具備了有利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對SSD應用於行動裝置來說,還有其他至關重要的評估指標必須一一達成,才能真實符合使用經驗;其中,尤以效能速度、反應能力、節電三者最為關鍵。   一、效能速度:打造更加流暢的使用體驗 由於SSD採用快閃記憶體,相較於傳統硬碟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速度上的提升。透過多種技術來優化效能表現,將使得SSD在運作過程中能更有效的運用儲存空間、追求更佳的速度表現。這些技術包括像是ECC機制(Error [...]

CES 2012 系列報導(二):來“視”洶洶,智慧型電視前景佳

今年CES展不僅參訪人數破以往紀錄,在展示產品上更是顛覆大家對科技的想像。除了先前介紹過近來火速竄紅的消費性電子產品Ultrabook外,在家電產品領域,則以近幾年來為人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 智慧型電視(Smart TV)最為吸睛,多功能的智慧型電視早在去年CES展就已成為主流趨勢,而且在今年持續延燒,很多人可能會好奇,智慧型電視市場在短短一年中能有什麼突破?   在去年的CES展上,已經可以從展示產品中注意到了幾個電視發展走向:3D、連網功能、人性操作介面等。雖然在之前就已經看到這些產品的蹤跡、也成功地造成了話題性,但在技術純熟度不足、普遍性不夠的情況下,消費者仍對智慧型電視市場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與去年CES為智慧型電視“預熱”的情形相較之下,今年的CES展上,可以看出眾家主流廠商在智慧型電視的研發細節及功能上都有所突破,從琳瑯滿目的產品堆中,我們將從Samsung (三星電子)、LG(樂金)、Lenovo(聯想)三家產品為例來解讀未來電視的發展趨勢:   一、重新解讀 “智慧”,人性化的操作介面挑戰顛峰極限:    * LED8000系列 實體外觀 人性化設計目前已成為眾家廠商開發產品時的主力訴求,何謂 “人性化”?顧名思義,就是使消費者能以最直覺、簡便的方式享受到豐富、便利且舒適的娛樂體驗。觸控式面板的應用十分廣泛,舉凡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平板電腦都可以發現觸控操作介面已成為目前人機介面發展的主流趨勢,而智慧型電視產品當然也不例外。除了觸控操作介面以外,更進一步來說,體感功能也開始延伸到我們的電視當中。身為科技的先鋒,Apple於日前透露將推出ㄧ款連接的整合型智慧型電視產品(外界稱之為iTV),此產品將可依聲音及手勢來控制iTV,雖然這次展會中尚未看到其身影,但來勢洶洶的Apple使得多家廠商不得不加快速度將人性操作概念產品化。 [...]

CES 2012系列報導(一):改變、Wintel的逆襲、Ultrabook

全球三大電子展(含德國漢諾威電子展CeBIT、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之一的2012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已於2012年1月10日至13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展開序幕,CES一向被視為當年度的科技風向球,率先為2012年的科技產業颳起第一波旋風。此次CES除了延續前幾年在平板電腦、智慧型電視、3D顯示的焦點外,最大的重頭戲即是「超輕薄筆電(Ultrabook)」的問市;根據CEA統計,現場有高達50款的Ultrabook同時、同步亮相,為2012的Ultrabook市場元年投入第一顆震撼彈。   事實上,對於PC產業來說,2011年真是動盪不安的一年,不論是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市場皆受到平板電腦的崛起,產生重大的影響,造成年成長率下滑。根據資策會統計,2011年全球PC產品年成長率僅5.1%,這迫使PC產業陣營必須做出改變與突破。因此,沉寂多時的PC產業龍頭Intel終於準備出擊,投注總額達3億美元的資金與資源,在CES上以「運算時代,創新紀元」(A New Era in Computing)為標語,主導業界研發相關的創新規格,並協助業者以主流價位推出量產產品,推動所謂的新一代筆記型電腦Ultrabook(見下圖)。    輕、薄、短、小的Ultrabook   根據市調機構IHS iSuppli的預測(見上圖),Ultrabook從2011年開始上市時,在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市佔率還不到2%;但隨著其快速的普及與增長,預計Ultrabook的市佔率將在2015年突破40%。由此觀之,未來Ultrabook將挾其強大的功能與輕薄特色,重返筆記型電腦戰場,與行動裝置平台的平板電腦一決高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Ultrabook到底有何特色能讓PC產業陣營視為年度秘密武器。 首先,Intel將在CES公布新一代的Ivy Bridge處理器,其採用22奈米製程設計,以提升電晶體密度且降低平台的耗電量,增加快速開機技術(Rapid Start),讓筆電能像平板電腦一樣,從休眠狀態中能立即開機運作先前暫停的作業,甚至是在休眠的同時也能即時更新內容(Smart [...]

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戰國時代:微軟的芒果,硬起來!

Nokia 挾「芒果」以令諸侯?!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玩的貪食蛇嗎?還記得那些年,「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Nokia耐摔機嗎? 這幾年,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出現「典範轉移」,市場上幾乎呈現iPhone OS與Android系統競爭大餅的情勢;反觀,Nokia自家的Symbian幾乎被市場邊緣化,讓這個芬蘭傳奇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慘遭滑鐵盧,間接撼動了獨佔多年的手機市場龍頭地位。然而,Nokia在2011年2月宣布與全球最大軟體業者Microsoft結盟成為戰略夥伴關係,欲藉由Windows Phone 7.5系統;也就是俗稱的「芒果機(Mango)」,挾強大合作氣勢,再次挑戰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戰國時代。目前,Nokia與Microsoft分別在智慧型手機與作業系統上重振旗鼓,我們不可忽略的是在雙方合作之下,是否能藉由長久根植於人心的品牌形象,再次重返榮耀,創造雙贏的綜效。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分析,2011年Q3的全球手機出貨量為4億4050萬支,比2010年同期成長5.6%(見表一)。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Samsung的出貨量位居第一;但是對整體手機出貨量(包含智慧型與一般功能型手機)而言,Nokia仍然是全世界手機出貨量的龍頭,佔了23.9%。由此觀之,Nokia不論在品牌知名度或是市場能見度上,還是具備穩定的市場基模,對未來拓展智慧型手機版圖仍有相當程度上的幫助。   另外,在智慧型手機方面,2011年Q3的全世界總出貨量高達1億1518萬支,比2010年同期成長42%(見表二)。由此可見,智慧型手機確實成為市場趨勢,也意味著有越來越多使用者願意購買或汰換功能型手機成智慧型手機,而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競爭也就日趨白熱化。我們可以從表二發現,Android的市佔率高達52.5%,高於Apple iOS的15.0%。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發現Symbian的市佔率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半,卻仍有16.9%的市佔率;其次,Microsoft(Windows Mobile)的市占率有1.5%。未來在Nokia與Microsoft的結盟之下,推出Windows Phone 7.5(Mango)系統,仍否挑戰Android和Apple iOS在作業系統上的市佔率。不可避免地,市場上將出現一場Android與水果(芒果、蘋果、黑莓)大戰,也就是作業系統上的戰爭。 [...]

崛起中的新興技術標準(三):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應用逐步導入個人生活領域,智慧型消費電子產品的熱潮可謂持續高燒不退,而除了已漸趨普及化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外,汽車也開始邁向智慧化時代。對於汽車市場而言,智慧化汽車(Smart Car)的要求必須更為多元、人性化,並考量到其安全性及方便性,包含車用娛樂及衛星導航的技術導入。在車用環境的互連通訊中,手機是推動智慧化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手機與汽車兩個差異甚大的市場,不僅容易產生系統之間的不相容情形,結合多樣技術的手機及汽車產品也容易讓兩方功能不能有效地共同運作。正因為看見了智慧手機和車載顯示器之間的雙向連結的需求,使全球創新的組織汽車連線聯盟技術標準 CCC (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 應運而生。 CCC致力於跨產業合作,是由三家知名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樂金(LG); 六家汽車大廠戴姆勒(Daimle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本田(Honda)、現代(Hyundai)、豐田(Toyota)和大眾(Volkswagen); 及兩家系統供應大廠阿爾派電子(Alpine Electronics)和松下(Panasonic)共同成立,目前在全球已有26個會員廠商。CCC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汽車與手機的連結通用標準,聯盟在今年九月宣布推出其技術標準的MirrorLink™ 商標。推動MirrorLink的目的是透過深入的技術開發、建立統一標準,並發展出完整的品質測試驗證計劃,以提升產品的品質可靠度與互連性。如附圖所示,MirrorLink的開放性解決方案的概念其實非常淺顯易見,只要把使用者的行動裝置與車子連接上,智慧型手機功能如車內免持接聽、音訊播放等便可直接在車載系統上操作,帶來嶄新的互動式娛樂體驗。 * [...]

崛起中的新興技術標準(二):MHL

隨著高畫質影像顯示技術的越益成熟,現代人對影音感官體驗的要求也更甚以往,支援高畫質影音傳輸介面像是HDMI、DisplayPort等標準對各種消費型電子裝置與家電產品來說已經是必備的基本條件。然而,在行動裝置走向體積輕薄短小的趨勢下,既有支援高畫質技術的影音傳輸接口不僅對行動裝置來說造成設計上的困難,較高的耗電量更是會大大影響對行動裝置而言至關重要的待機時間,加上消費市場對行動影音串流的需求孔亟,於是全新的行動高畫質連結技術標準MHL(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便應運而生。 MHL是由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索尼(Sony)、東芝(Toshiba)與美商晶鐌(Silicon Image)等五家大廠共同成立MHL™ Consortium、並推動的新興技術標準,目前已有六十多家會員廠商。MHL™ Consortium由於看準可攜式產品對高畫質影音串流的需求,而開發出能透過現有micro USB連接埠傳輸HDMI訊號的技術,從附圖(來源:MHL™ Consortium)中便可略知這項技術的梗概:透過單一線纜讓行動裝置上的影音內容即時傳輸到高畫質電視(HDTV)上播放。 MHL技術僅需五個pin腳,不僅可藉由micro USB介面傳輸標準HDMI訊號,並可支援1080p影像畫質播放以及7.1數位環繞聲道,也運用HDCP技術進行數位內容保護,行動裝置並可使用MHL進行充電動作以延長待機時間,MHL同時也支援透過電視遙控器操控行動裝置中的影音內容以執行傳輸、播放等動作,便利的應用情境也讓包括手機、電視機及筆記型電腦等產品開始逐步導入MHL技術,包括Samsung、Toshiba與HTC在今年已各有手機、電視機或平板裝置產品採用MHL技術並推行上市。 就現狀而言,消費者對高畫質傳輸接口的需求若渴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對行動裝置廠商來說,採用MHL技術的最大利基則在於,廠商只需使用單一一個micro USB接口的空間,便可得到原有USB接口的連接傳輸與充電功能、再加上對HDMI訊號傳輸的支援,而不需再挪出更多空間給獨立的micro USB與HDMI兩個接口。這樣具備高度整合性的接口技術,目前已被外界視為是行動時代的殺手級應用,至於何時開始真正開枝散葉,則要端看業界的導入速度。MHL官方網址為http://www.mhlconsortium.org,關於MHL與更多影音傳輸技術標準的詳情,可聯繫專業技術標準測試實驗機構百佳泰:service@all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