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技術文庫

企業級儲存設備(Enterprise Storage)運用趨勢與效能評量驗證

企業級儲存裝置正逐漸改變​ 2014年的今天,輕薄短小資訊產品引領全球消費者往下一個世代邁進。從智慧型手幾、平板到穿戴式裝置,不僅改變個人的行為模式,也讓許多企業發展出新的營運模式。因應新科技帶來的便利,即時的資料存取,分享與傳輸亦越來越重要。對許多企業來說,大量的資料存取幾乎是時時刻刻都需要的。在眾多消費產品與服務需求的背後,雲端伺服器與更進階的儲存設備則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一般而言,企業級(Enterprise)資訊應用可概分為企業內資訊系統與雲端網路服務,前者可能建置、運轉於公司內部或放置於資料中心委外管理,使用者為公司內部或特定客戶;後者則是建置、運轉於資料中心,針對不特定大眾提供資訊服務;兩者雖然在規模與使用者對象有所差異,但是對於營運品質與服務水準(SLA)都遠比一般家庭及個人資訊系統的要求更高,例如要求24×7不中斷的高可靠度(Reliability)、高可用性(Availability),以及滿足快速、大量存取的高效能(Performance)與高穩定性(Stability),除此之外,更希望達到最低的建置與營運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企業級資訊系統除了軟體與機房內的電力、空調與網路等基礎設施外,最重要的就是伺服器本身。企業用伺服器內的組成可概分為三大主要部分:運算、儲存與網路。由於伺服器本身目前技術架構限制,運算速度(CPU, RAM)仍普遍遠快於儲存速度,因此各種研究、應用不斷投入在儲存裝置上,以期提升企業用伺服器之整體效能。其中「固態硬碟」由於其本質上為電子訊號讀寫以及多通道存取特性,無傳統硬碟(HDD)的機械讀取限制,使其讀寫速度較HDD快並在耗電性表現上更佳,然而過去由於NAND Flash每GB單位價格較高,且存在可靠性與使用壽命疑慮,並未大量應用在企業級系統上,近來隨NAND Flash製程技術不斷提升(1xnm, 3D NAND Flash)而使成本不斷下降,以及藉由各項控制器、韌體技術改進可靠性及使用壽命後,各種企業級SSD的發表與彈性應用使得這項產品展現出不一樣的契機。以消費級SSD而言,目前售價約是八年前的三十分之一,從2006年SSD初發表時的售價是$45/GB驟降至2014年的零售價$0.8 /GB;企業級SSD的每GB價格則是由2007年的$8.32/GB下降到2013年的$0.63/GB,並可能持續下降至$0.52/GB(DRAMeXchange, May [...]

大步邁入智慧家庭:智慧家庭現有技術及驗證要點分析

近幾年,除了可攜式裝置及穿戴式裝置大行其道之外,另一個逐漸嶄露頭角的新趨勢-智慧家庭,從原本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轉而開始抓住眾人目光。在今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上,眾多科技大廠共襄盛舉,並在會場展示了如何將數位影音內容導入與整合使用於實際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硬體品牌大廠開始注重內容服務的完整性,預料在軟硬體整合下,產業生態圈將更加穩健,對於推廣綜合效果將會有加乘效果。 據市調機構IDC指出,智慧家庭市場估計從2013至202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將會達到17.74%,估計到了2020年時可望上看517.7億美元市場規模。此次CES結束之後,預料2014年智慧家庭裝置市場將會有一波顯著的成長,包括電信業與有線電視業者對於規廣智慧家庭應用服務的態度也都預期將轉趨積極。百佳泰身為專業測試實驗室,也與許多相關廠商合作切入智慧家庭市場,因此希望透過此篇文章,能夠簡單地介紹現有的技術狀況、廠商開發產品時所需要注意的重點及未來的市場走向。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被運用在智慧家電上的技術,如:Z-Wave、ZigBee、AllSeen、LightwaveRF和InsteOn…等,各有其優缺點。在這邊文章中我們將鎖定在三個焦點技術上:  Z-Wave  ZigBee  AllSeen 表一:ZigBee、Z-Wave與AllSeen的參數與比較     如表一所示,Z-wave和ZigBee都是基於無線射頻上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屬於硬體架構跟協定上的技術。Z-wave是由Sigma Design所獨立開發出來的技術,但缺乏國際標準為其依靠,應用上也僅止於家庭自動化,不同於ZigBee能同時運用於醫療、安全等多種領域。ZigBee是建置於IEEE 802.15.4上的協定,應用層面較廣。雖然這兩種技術都以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為前提,但Z-wave比較專注智慧家庭的應用;ZigBee則開發出很多協議,目前除了採用於智慧家庭之外,也同時應用在智慧電網跟智慧大樓上。雖然ZigBee和Z-Wave都以類似的無線網路技術串聯,數百種產品也支援此兩種技術使用,然而現階段卻呈現出多頭馬車的市場現象,尚未有任一技術獨大的現象。 圖一:AllSeen聯盟logo [...]

CES 2014系列報導(二): A4WP聯PMA制WPC 無線充電標準聯盟的三強廝殺時代

無線充電標準聯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才剛在本屆CES 2014上大動作推出其認證機制品牌「Rezence」,除了克服第一代技術的材料與距離限制外,Rezence使用了優化的磁共振技術,賦予更寬廣的無線充電距離並可一次同時充電多台裝置,大大提升無線充電情境的使用性與空間彈性。然而,A4WP近期突然宣布與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攜手合作並簽定合作備忘錄、力求技術合作朝向雙模充電技術發展,無疑為整個無線充電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欲間接克制目前會員與產品上市數量較領先的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關於三大無線充電標準聯盟的發展,請參考百佳泰趨勢文章「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ing)擺脫麻煩充電器實現無限可能」。 之所以稱作三強廝殺時代的原因在於三個聯盟所推出的無線充電技術不僅技術原理不盡相同外,還存在著彼此互不相容的隱憂,對於消費市場而言是個非常大的困擾與限制;對整體產業來說,這不僅對研發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或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多模產品造成阻礙外,也使得無線充電技術標準逐漸走向多頭馬車、各自發展的局面。以目前的發展趨勢去來看,WPC擁有最多的廠商會員數量,在產品導入市場的時程也最順遂;另外,WPC也正積極訂立磁共振的充電標準,朝向磁感應與磁共振的雙模充電方案。因此我們可以發現,WPC如此積極的行動將直接威脅到分別擁護磁共振與磁感應技術的A4WP和PMA,也算是間接成為兩方合作機會的楔子,讓雙方的技術可以加速相容並創造共效來抗衡WPC的獨大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WPC所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Qi仍受限於短距離、5瓦功率以下的磁感應充電,使用頻段也與其他應用重疊,容易受到干擾,整體充電效能還不完全穩定(對此,百佳泰曾針對WPC無線充電效能進行評測,完整報告請參考充電技術不設「線」 百佳泰有線、無線充電效能實測與評鑑報告)。反之,A4WP與PMA透過結盟不但轉向高頻段發展外,也順勢結合Bluetooth [...]

CES 2014系列報導(一):後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新寵兒:穿戴式科技裝置

回顧甫落幕的CES 2014,不可否認地,穿戴式科技(wearable technology)裝置絕對是今年展場中鎂光燈最關注的焦點,各家大廠無不全力推廣包含智慧型手環、手錶以及眼鏡等穿戴式科技裝置。功能上,穿戴式應用或許不如以往智慧型手機、電視般總是強調軟、硬體的創新,而是透過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舉凡醫療保健與健身市場來創造契機。 有趣的是,自2013年開始發跡的穿戴式科技,僅僅花費一年的時間,就成功擠身為年度大展的主角。輔佐市調公司IMS Research的調查資料也可證實,2011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市場約有20億美元的營收,預計到2016年的銷售總額可達60億美元;IMS Research亦表示(見下圖),2011年約有1,400萬台穿戴式裝置上市,預計到了2016年,穿戴式裝置的出貨量將高達1.71億台,整體市場發展規模不容小覷。 綜觀穿戴式科技的應用不難發現其功能皆著墨在無線傳輸Bluetooth®、資料處理與精密的感應偵測技術等,套用在實際應用面向上則發展出可收集、記錄、管理乃至於傳送使用者的呼吸、心跳、脈搏、體溫以及血壓等重要生理資料至手機或雲端系統。由此可見,Bluetooth®技術(尤其是低功耗的Bluetooth 4.0)在此扮演著非常關鍵性的角色,其擁有低耗電量特性,可長時間以最低耗電模式來記錄持續性的資料,順理成章成為穿戴式科技首選的最佳無線傳輸技術。為了確保Bluetooth®技術的傳輸品質,相關的認證測試過程也成為各廠商關注的焦點,而百佳泰的Bluetooth 4.0認證測試(Bluetooth Qualification Testing Facility,BQTF)服務正好提供廠商最完整的認證測試執行、裝置相容性驗證、問題偵錯以及諮詢服務。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展至一個飽和的階段,相關連結裝置與應用也一併受惠,由此而生的穿戴式裝置毋須太尖端的產製技術與成本花費,它所嚮往的是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使用情境與需求。在今年CES 2014即明顯地看到穿戴式裝置持續發光發熱,包含Sony、LG到知名運動品牌Nike、Adidas皆爭相推出擁有獨自特色的穿戴式科技,為這場科技饗宴激起更多的火花。 由Sony [...]

市售20款HDMI線纜深度剖析與品質效能大比拼

近年來HDMI介面逐漸取代傳統的DVI和VGA介面,成為各式電腦、智慧型電視、數位機上盒以及藍光播放器等的主要影音傳輸介面。在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HDMI纜線產品,價位從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究竟消費者在選購HDMI線纜時,如何能做最好的選擇而不單單只是直覺地視覺感受。有鑑於此,為了協助消費者或採購商更明白市面上林林總總的HDMI線纜品質,百佳泰(Allion Labs, Inc)對於各類型線覽的品質與效能做了一系列的分析。 我們首先聚焦日本市場的線纜品牌,從日本通路上挑選20款較具代表性且通過HDMI協會認證的HDMI線纜,選擇的範圍包括各大小品牌、價位從日幣450元至15000元不等,透過一系列線纜與連接器測試項目來進行專業的驗證與競爭分析,希望可以更進一步了解目前市售的線纜品質,並分析價錢與品質是否有直接的關聯性。我們也期許百佳泰的評測報告是一份兼具技術深度的效能評估資訊以提供所有消費者或採購商參考。   在測試項目方面,我們不僅參考HDMI協會所推出的認證項目,更依據百佳泰豐富的HDMI測試經驗,搭配高精密的線纜與連接器測試儀器與環境,進階延伸出五類測試項目。測試目的不僅僅是基本的HDMI測試,而是根據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使用情境去刻劃現今HDMI線纜必須具備的品質與效能,最終透過20款HDMI線纜的實測結果來作各品牌間的競爭分析,詳細的測試項目包括: 眼圖測試(Eye Diagram Test) 訊號衰減測試(Attenuation/Insertion Loss Test) 電磁干擾測試(EMI Test) 插拔力測試(Insertion [...]

全球電視訊號串流資料庫 零時差掌握各地TV訊號

為了驗證電視產品在世界不同城市、地點的各個角落都能正確接收並解譯訊號,電視相關廠商往往必須耗費大量時間與金錢成本,帶著產品與設備前往世界各地區做實地測試,以確保自家產品與當地的電視訊號能正確的接收與播放。為了協助廠商克服這樣的困難,測試認證專家百佳泰(Allion Labs, Inc.)數年前開始收集、彙整、並定期更新全球電視訊號串流資料庫,我們會派出不同專家團隊依照客戶需求,在各國不同城市多樣化環境下收錄電視訊號,並採購當地規格的電視寄回台灣,以滿足各種驗證需求。蒐集建檔的資料庫能夠幫助客戶及時獲取全球電視訊號,迅速進行產品的驗證與偵錯,節省客戶開發時間和成本。 每一次錄訊號前的準備都是很大的工程,需要在出發前研究地圖和GPS詳細規劃路線,選擇並設定預計錄製訊號的地點。百佳泰的全球電視訊號錄製團隊了解訊號會依據不同的地點和周遭大樓環境影響到實際接收的訊號完整度,例如:城市裡的訊號通常會包含較多的雜訊、靠近電視塔的訊號明顯較強、郊外的訊號則強弱不一。此外,除了戶外的錄製地點力求多樣化外,我們也會聯絡當地窗口提供室內(in-door)有線電視訊號的錄製,增加我們電視訊號串流資料庫的多元完整性。一整趟行程的聯絡及規劃皆需要一個多月的討論、安排及模擬才能定案出發。 然而出發之後,才是挑戰的開始,在異地還更可能會面臨到許多未知的困難與障礙。一般來說,當我們的訊號錄製團隊飛抵目的國家,入海關就是第一個挑戰,尤其在某些開發中國家,入境時常會被海關刁難勒索,必須要支付一定金額稅金才能將測試設備攜帶入境;實地田野側錄時,也時常因為設備特別的關係,遭受當地警察臨檢盤問。此外,錄製設備需要大量電力支援方能啟動運作,因此需要在當地採買大型電源供應器、電池,同時為了比對測試結果,我們的團隊還需要蒐集國外規格的電視回台提供廠商參考,而這在台灣看似方便的採購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卻相對地困難,除了時間緊迫以外,語言文化隔閡、交通便利性、與如何選擇正確符合需求的產品也是影響整體時程掌握的關鍵。 雖然在出發前我們的團隊會規劃路線圖以及事前定位電視訊號台和賣場的位置,盡全力了解當地的治安及風土民情,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情況下,時常會發生許多突發狀況讓人措手不及,尤其亞洲人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容易成為歹徒的目標,這也凸顯了這份蒐集全球電視訊號錄製任務的艱難與挑戰。 圖一:全球數位電視訊號格式 我們團隊蒐集錄製的國外訊號帶回台灣之後會進行分析,檢視訊號內容完整度,再根據訊號的pattern和參數,依序分類至不同的類別,建檔納入訊號串流資料庫裡。然而電視訊號是與時俱進的,會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的更迭有新一代的訊號產生。例如為了因應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足球賽的到來,並同時提振日本4K電視的買氣,傳日本政府將於2014年7月逐步實施4K電視訊號,預計升級腳步將先從通訊衛星開始,最後再普及到數位廣電,並計劃以4K畫質全程轉播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有鑑於此,相關廠商在開發時更需要零時差地即時同步最新的電視訊號源,確保產品規格符合實際環境需求。 百佳泰的全球電視訊號串流資料庫一直是我們非常特別且重要的服務,我們會定期更新資料庫裡面的訊號源,跟上腳步提供客戶最新的訊號。目前資料庫裡的訊號源除了收錄包括北美洲、中南美洲、歐洲、日本、中國等地區的數位電視訊號之外,也正積極拓展其他國家的訊號資料中。我們備有中央訊號產生系統可提供電視製造廠商電視訊號的模擬測試。此系統可以發送全球的電視廣播訊號、標準的類比及數位圖形影像,以模擬在特定的環境下測試產品的功能是否可正常運作。在百佳泰電視訊號測試實驗室中,我們所能提供的全球訊號類型包含了:DVB-T2/DVB-T/DVB-C、ATSC/SCTE、ISDB-T、DTMB- NTSC、SECAM、PAL、PAL/SECAM、ATSC-MH及CMMB等。在我們專門設置的訊號測試環境中,客戶的受測產品能接收全球電視廣播訊號,進行區域性電視頻道測試,模擬真實情境中用戶使用時的狀態。 身為測試驗證業界的專家,百佳泰除了能夠提供完整強大的全球電視訊號串流資料庫,讓客戶在專屬的環境隨選即測,更能夠針對不同種類的智慧電視提供產品穩定度、相容性、電源管理及美國能源之星標章計畫的測試。同時我們一站到位的世界各地城市訊號測試驗證可以省卻客戶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此外,我們的專業團隊更能針對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提供情境模擬,並能夠提供競爭廠商產品的競爭力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找出自身產品的優缺點,改善問題癥結以追求更高品質的裝置平台,提升產品使用性(Usability),在廠商開發驗證產品各個階段提供最經濟實惠的協助。 [...]

駛向未來新科技,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IVI system)開發智慧駕駛無限可能

想像一下,當你準備開車上路的時候,汽車內建的相機辨識出駕駛和乘客的身份,座椅自動調整好以符合乘客最舒適的姿勢,導航和娛樂系統也一起轉換成您的喜好,並自動無縫與您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做連結,下載音樂或是TV節目。無需觸碰手持裝置螢幕,只需運用車上的現有設備就能控制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例如接聽電話、看影片、聽手機音樂。行駛在道路上時,導航系統能提供即時路況與路徑指引,並且隨時監控車況診斷,預防潛在的安全疑慮;當汽油或電瓶電量減少時,汽車則會搜尋最近的(甚至是最划算的)加油站,而這一切也是因為車用資訊娛樂系統的優越效能,才能使智慧駕駛真正上路。 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IVI system)儼然成為一種創新的車載電腦應用,讓運輸不再只是單純生物體間的流動遷徙,如影隨形的資訊洪流更將滲透人類生活的各種脈絡。許多知名汽車廠商不但意識到車用資訊娛樂系統將會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應用外,也清楚明白具特色又高度易用的車用資訊娛樂系統勢必將成為自家產品差異化的一大賣點。不同以往只能在車內收聽廣播、音樂與觀看電視,創新應用的發展也間接意謂著技術整合的挑戰,未來全球汽車工業所搭載的車用娛樂系統將逐漸與智慧型手機及其他行動裝置作溝通連結。根據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報告指出,到了2016年,逾九千萬輛的汽車除了可隨車上網外,更能進一步與手機的應用程式搭配,全面提升汽車的附加價值。   表一:車用資訊娛樂系統的歷史演變   IVI系統蓄勢待發商機無限 IHS Automotive Research在今年三月的研究中指出,隨著使用者從一開始對IVI系統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態逐漸轉變成希望車輛均能內建IVI系統,到2018年時全球車用IVI半導體營收將會超過85億美元的規模;其中,未來最重要的IVI系統市場之一,中國,估計到2018年時將會擁有53億美元的市場,占據全球市場一半以上的營收。IHS在四月份的研究中更預測全球車用有線和無線網路及連網技術相關半導體的營收會從2011年的4.3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時的8.4億美元。除此之外,因為IVI系統的興起,也間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熱潮,例如:2012年全年度售出的汽車中只有2%搭載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但預計到2020年時將會增加至9%,也就是約莫有9百萬台汽車會搭載HUD。 此外,造成IVI系統利潤增加的最主要兩個因素分別是:(一)全球搭載IVI系統的汽車銷售數量預計到2018年時會是現在的兩倍,其中中國輕型商用車(L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