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現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傳統有線的耳機在我們印象中都是一個較固定的形象,隨著科技與使用者體驗要求的提升,無線藍牙®耳機正快速的成長,無線藍牙耳機雖然價格較昂貴、但在設計上較為新穎,也較符合現代人在舒適度集設計款式上的追求。有線耳機與無線耳機的明顯差異化也讓使用者體驗到不同的感受。
市面上的藍牙耳機品牌琳瑯滿目且價格不斐,導致許多使用者不知道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藍牙藍牙耳機效能評價,本次主題會針對無線藍牙耳機的效能部分作一系列的比較與分析,其中包含:
- 聲音傳輸的延遲性
- 可使用的距離比較
- 在干擾環境下的效能
- 藍牙®設備連線與切換時間
藍牙無線耳機效能實測:聲音傳輸的延遲性比較
一般無線耳機的規格通常只會標示藍牙版本、頻率響應、阻抗、靈敏度/感度與電池續航力等等硬體規格的資訊,並不會特別標示效能類的訊息如延遲時間、使用距離、抗干擾能力與連線或切換時間,因此消費者只能透過大家使用過後的評價來判斷。本篇將針對第一部分聲音傳輸的延遲性來做效能性的比較,用實際的量測數據來比較各產品之間的差異,量測方式可以參考之前文章 ”聲聲慢 視訊音訊不同步談藍牙延時測試”
本次挑選的耳機款式為屬於中高階的頭戴式藍牙®耳機。延遲的量測除了耳機與系統(電腦或手機)的藍牙直接連線外,還有隨耳機搭配的專屬USB藍牙dongle這兩種連接方式的延遲時間,讓大家知道不同藍牙耳機間與使用不同連線方式所產生的差異。
與系統直接連線的延遲結果 (示意圖如下)
藍牙®延遲量測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量測結果以Model D 的延遲時間最短 (21.97ms),大部分的耳機多落在170ms~220ms左右,回頭看每隻耳機連線所使用的藍牙®音源解碼(codec),發現model D 是使用aptX-LL(高通晶片廠主推的編碼技術,使用的此編碼的耳機商及設備商都要付權利金),而其他藍牙耳機則是使用SBC (Subband Codec),因此有明顯的差別。
透過dongle連線的延遲結果(示意圖如下)
量測結果以Model D 的延遲時間最短 (160.36ms),大部分的耳機多落在200ms~220ms左右,只有Model A的時間比其他較長(270.37ms),由於USB dongle是系統沒有內建藍牙®晶片(如一般桌上型電腦)時所使用取代性的連接設備,因此預期在效能上會比直接跟系統的藍牙連線時效能差一點,由實驗數據也可以看出在延遲上會比耳機直接與系統藍牙連接還高。
結語
從上圖的測試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整體延遲的表現是以Model D 為最優,Model A 為較差,其他四隻耳機在伯仲之間。值得一提的是Model C Dongle mode的延遲有比Bluetooth mode好一點點,表示Model C 的Dongle 在設計上優於其他品牌的Dongle。本次六隻頭戴式藍牙耳機延遲的測試結果分享到這裡,下篇將為大家分享第二個測試項目:藍牙耳機可使用距離的效能比較。